“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著名的田野考古先驱、中国古陶瓷专家陈万里如是说。
青瓷,被誉为瓷器之根,中国最早烧成的瓷器是青瓷,而在庞大的青瓷窑系中,又以龙泉窑最为杰出。从三国两晋开始,1700多年的时间里烟火不绝,是中国陶瓷史上烧制年代最长、窑址分布最广、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和外销范围最大的历史名窑。
大窑龙泉窑遗址作为龙泉窑的起源地和中心产区,在中国陶瓷史甚至世界陶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里曾一度是宋元时期中国瓷器的核心产区,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全世界的制瓷工业,也是从大窑开始的。
如今,承载着1700年历史的大窑,经历了繁华、登峰、衰退的沉浮跌宕,在今天重焕生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造世界级的龙泉青瓷遗址公园,苏醒的大窑,要在新的起点创造新的辉煌。
繁华大窑
全国最大的制瓷中心
龙泉窑青瓷窑址分布在丽水全市及其周围的武义、永嘉、文成、泰顺等十几个县(市),甚至跨省至福建、江西,烧制遗址有600多处,以龙泉境内的窑址最为密集,有395处,其中瓷器质量最好的窑址多集中在大窑村一带。
大窑位于龙泉市南40公里处的琉华山下,方圆十余平方公里,明代以前称“琉田”,明末清初方以“大窑”呼之。经考古调查,大窑龙泉窑遗址分布在小梅镇大窑、金村、垟岙头、高际头和查田镇溪口、上墩(墩头)6个村,共计155处,由大窑片窑址区、金村片窑址区、溪口片窑址区、垟岙头片窑址区四个组成部分,每处遗址上瓷品堆积十分丰富,保存甚好,保护范围总面积为502.9公顷。
相传,在南宋龙泉青瓷鼎盛时期,这一带曾异常繁华,从分岔路口进来的十来里路上,两旁店铺林立,下雨天根本不用带伞。
如此繁华源于这里密集的窑址。五代至北宋初,大窑、金村制瓷业正初具规模,制瓷技艺也已相当成熟。北宋是大窑瓷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窑业已从大窑岙底延伸到垟岙头村,仅大窑村一带就有窑址49处,每处窑址有四五条乃至数十条龙窑(窑址依势建在较缓的山坡上,从山脚向山顶延伸,像一条直冲云霄的巨龙,谓之龙窑),当年鼎盛时,瓷窑林立,烟火相望,甚是繁华热闹。按每条窑至少需要瓷工数十名计算,大窑村一带可能生活着几万人口,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酒肆、茶馆、布舍、米行等店铺林立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南宋时,浙江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进一步促进了龙泉窑业的发展,溪口窑业异军突起,仅大窑、金村、溪口就有窑址103处,主要产品有瓶、碗、炉、盘、罐、盂、杯、碟等,大窑成为龙泉制瓷业中心。南宋中期以后,大窑成功地烧制出了式样优雅,釉层丰厚的粉青、梅子青瓷器,以及胎薄如纸、釉厚如玉、釉面布满纹片、紫口铁足的黑胎青瓷,即哥窑和弟窑,专以造型和釉色取胜,制瓷技艺达到登峰造极、至今仍然无法企及,成为全国最大的制瓷中心,在南宋至明代中期,这里被称之为“瓷都”。
名扬天下
世界制瓷工业的发源地
瓷器从唐代始,就开始沿着一条陶瓷之路远销海外。到宋元明时期,龙泉青瓷成为中国主要的外销品,达到了鼎盛阶段。《龙泉县志》记载了当时的繁荣胜景: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舶往来如织。
一批又一批龙泉青瓷从大窑出发,在清晨的曦光里穿过羊肠古道,在梅溪下水,然后通过瓯江运到温州,然后由温州港口出发,再到泉州或广州集中装船,流向全国各地,流向亚、非、欧三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教授说:从中国东南沿海各港口起,循海道一直到印度洋沿岸的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和东非沿岸,都有龙泉青瓷的踪迹,这条漫长的“陶瓷之路”,实际上就是中国陶瓷,特别是龙泉青瓷所开拓出来的。
那时,荷兰商人来泉州贩运龙泉青瓷至欧洲,价与黄金同值;当龙泉青瓷首次传至法国,立即使浪漫的法国人为之倾倒,杜尔夫所著的《牧羊女亚斯泰米》传奇剧中牧羊人雪拉同在演出时所穿的舞台服装颜色像青瓷一样,法国人就用“雪拉同”来称呼它,并一直沿用至今;1975年,韩国在新安海底发现一艘中国元代沉船,打捞起来的1万余件瓷器中竟有9000多件是龙泉青瓷,可见龙泉青瓷在当时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迄今,包括伦敦大英博物馆在内,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著名博物馆都将收藏的龙泉青瓷视为珍宝。
从某种意义上说,全世界的制瓷工业,也是从大窑开始的。大窑就像全世界制瓷工业的心脏,当大窑创出粉青、梅子青和“百圾碎”等精品后,全国各地名窑纷纷效仿,大窑青瓷的任何变化,都为外界所密切关注。同样,与大窑青瓷一脉相承的青瓷流向世界以后,其精美的工艺使法、德、英、意、日、朝等国先后兴起仿造中国瓷器的热潮,如朝鲜半岛就在技术、纹样、造型等方面学习和借鉴以龙泉青瓷为主的烧制技术,生产出了高丽青瓷;最早在11世纪,波斯地区即可仿烧出造型和纹样完全类似中国瓷器的仿制品;著名的德国麦森瓷厂,早期所烧的瓷器都带有浓厚的中国风格。
传承保护
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辉煌过后,衰落不可避免地到来。自明末至清,因朝廷审美倾向的变化,景德镇窑的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加上实行海禁,掐断了龙泉外运的大动脉,龙泉青瓷逐渐开始走向衰落。
然而,大窑龙泉窑遗址特殊的文物价值,注定不可能默默无闻地隐藏于大山之中,一如它自己创造的龙泉青瓷,温润如玉,精光内蕴,苏醒之后必将迎来新一轮的辉煌。
20世纪30年代,陈万里八下龙泉,对大窑一带进行实地考察,发现了大窑龙泉窑遗址,在大窑村写成了中国第一部田野考察报告《瓷器与浙江》,这本旷世之作确定了浙江瓷器的地位,尤其确定了龙泉窑的地位,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也奠定了他本人的学术地位。
大窑龙泉窑遗址因此重新开始映入世人的眼帘。为更好地做好遗址保护,近年来,龙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遗址及其环境全面、整体、安全地得以保护为原则,对大窑龙泉窑遗址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作出调整,专门成立大窑文保所和市文物监察执法大队,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打击盗掘遗址的违法犯罪活动,并多次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积极做好遗址保护总体规划。
因为遗产价值突出、保护管理状况良好,2012年,在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上,大窑龙泉窑遗址与慈溪上林湖越窑遗址一起作为浙江青瓷窑址入选预备名单,开启了它重新走向世界的新征程。
龙泉市委书记蔡晓春说,大窑龙泉窑遗址是迄今中国无与匹敌的青瓷古窑遗迹,更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符号,在现有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还没有与大窑龙泉窑遗址相类似的文化遗产,它是未来龙泉一张响当当的金名片,要按照建设世界级的龙泉青瓷遗址公园定位,把遗址保护与龙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有机结合,科学规划,严格管理,实现遗址保护与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
科学发展
拟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是目前国内最普遍的一种整体遗址保护模式。通过遗址公园的建设,不仅使遗址得到较好的保护,还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并能弘扬古文明、展示优势历史文化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专家们认为,通过多年考古勘探和发掘,大窑龙泉窑遗址已具备了建设成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必要条件,可以根据各个片区实际情况以及遗产工程保护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展示与利用手段,让遗址的历史、科学、社会价值得到体现。
去年,《大窑龙泉窑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已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根据总规,龙泉将按照打造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品牌总目标,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启动建设大窑龙泉窑考古遗址公园,以历史环境重点修复为主,对大窑龙泉窑遗址进行适度开发,带动区域特色文化旅游发展。今年,将要完成《大窑龙泉窑考古遗址公园规划》。
据介绍,大窑龙泉窑遗址的展示与利用,由龙泉青瓷博物馆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两部分组成。龙泉青瓷博物馆建于龙泉城区,已于2010年对外开放,其展馆部分综合展示龙泉窑系主要文化内涵和精品可移动文物,以固定展陈为主。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主要由遗址原状及环境展示区、管理信息中心、各遗址片区发掘现场展示点等部分组成,展示内容既有窑炉、窑床、作坊、住宅、窑业堆积等发掘遗迹、青瓷标本,还能参观体验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制作流程、民俗祭祀活动等。目前,大窑枫洞岩遗址现场展示点已建成,成为青瓷爱好者的朝圣地,是龙泉青瓷文化游的重要节点。
值得一提的是,建设大窑遗址公园,考古工作非但没有结束,反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是一个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始。在大窑龙泉窑遗址中,没有发掘的“宝藏”还有很多,据专家推测,大窑龙泉窑遗址的考古工作或可持续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这种工作还将同时满足人们深入了解历史的需求,更向世界展示了辉煌的龙泉青瓷文化。
- 会员评论